在锂电池这座精密的“能量堡垒”中,正极与负极如同两位蓄势待发的勇士,而隔膜,则是阻隔在它们之间的一道至关重要的“防线”。这道防线既要允许离子(能量的信使)自由通行,又要绝对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。隔膜穿刺强度测试,正是检验这道“微观防线”机械完整性的关键手段,是评估电池安全性能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一、为何测试?——一根金属屑可能引发的灾难
•量化评估隔膜的机械强度:模拟上述极端情况,测量隔膜抵抗尖锐物体穿刺的能力。
•预测安全性:为电池设计选材提供关键数据,高穿刺强度的隔膜能显著降低内短路风险。
•质量控制:确保隔膜批量化生产的产品一致性。
二、测试原理与标准:精确模拟的“一针见血”
•万能材料试验机:提供精确的位移和速度控制。
•力值传感器:高精度测量穿刺力。
•专用夹具:用于平整地固定隔膜样品。
•穿刺针头:通常为标准化的钨钢针,针尖直径为1.0毫米或更小(如φ1.0mm或φ0.5mm),确保测试的重复性和可比性。
•穿刺速度:通常设定为一个较慢的恒定速度,如100 mm/min或更低,以保证数据的稳定性。
•环境条件:通常在标准温湿度环境(如23±2°C, 50±10%RH)下进行,以确保结果可比。
•国家标准:GB/T 36363(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)
•国际标准:IEC 62660(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可靠性测试) 等系列标准中也涉及相关要求。
三、如何解读测试曲线与数据?
一次典型的穿刺测试会得到一条“力-位移”曲线,而我们需要从中解读出两个最核心的性能指标:
•定义:针尖完全刺穿隔膜瞬间所记录的峰值力,单位通常为牛顿(N)或克力(gf)。
•意义:该值直接反映了隔膜抵抗穿刺的能力。数值越高,表明隔膜越“强韧”,安全性越好。优质的聚烯烃隔膜(如PE、PP)的穿刺强度通常在300-500 gf(约3.0-4.9N)或更高。
•定义:从针尖接触隔膜到完全刺穿为止,针所移动的总距离。
•意义:它反映了隔膜的延展性。伸长量越大,说明隔膜越“柔韧”,在被刺穿前能发生较大的形变,有助于吸收能量,延缓短路发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