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0755-23312011

检测认证专业知识分享

防护头盔检测:冲击吸收/耐穿刺/佩戴装置强度

安全帽、摩托车头盔、运动头盔、消防头盔……这些形形色色的防护头盔,是我们工作、出行、运动时头顶上的“生命盾牌”。当意外发生时,一次撞击、一次穿刺、一次松脱,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。头盔是否真的能“扛得住”?其防护性能绝非凭感觉判断,而是要经过科学、严苛的检测。其中,冲击吸收性能、耐穿刺性能、佩戴装置强度这三项核心指标,构成了守护头部安全的“三道生命防线”。今天,就带您深入了解这些关乎生死的检测标准与意义。

一、第一道防线:冲击吸收性能——抵御“致命一击”

核心作用: 当头部遭受重物坠落或撞击时,头盔必须能有效吸收和分散冲击能量,最大限度地减少传递到颅骨和大脑的力,防止脑震荡、颅骨骨折等严重伤害。

检测方法(依据GB 2811《头部防护 安全帽》等标准):

  1. 试验装置: 使用标准冲击试验台,包含一个5kg的钢制冲击锤。

  2. 试验过程:

    • 将头盔佩戴在标准头模上。

    • 冲击锤从规定高度(通常为1米)自由下落,撞击头盔顶部最薄弱区域。

    • 头模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实时记录冲击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值。

  3. 评判标准:

    • 最大冲击力(加速度)≤ 4900 m/s²(约500g)。这个数值是经过大量生物力学研究确定的,超过此值,发生严重脑损伤的风险急剧增加。

    • 头盔壳体不应有碎片脱落。

关键点: 头盔的缓冲层(通常是EPS泡沫)是吸能的关键。其密度、厚度和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冲击吸收效果。

二、第二道防线:耐穿刺性能——防范“尖锐威胁”

核心作用: 在建筑工地、电力作业等场景,尖锐物体(如钢筋、钉子、工具)从高处坠落,极易对头部造成贯穿伤。耐穿刺测试就是检验头盔能否抵御这类“尖锐威胁”。

检测方法(依据GB 2811等标准):

  1. 试验装置: 使用标准穿刺试验台,包含一个3kg的穿刺锥(锥角60°,质量1kg,总质量3kg)。

  2. 试验过程:

    • 将头盔佩戴在头模上。

    • 穿刺锥从规定高度(通常为1米)自由下落,撞击头盔顶部。

  3. 评判标准:

    • 穿刺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。

    • 穿刺锥不应完全穿透头盔壳体。

    • 即使壳体有凹痕或裂纹,只要未触及头模,即为合格。

关键点: 头盔的外壳(通常为ABS、PC等工程塑料)必须具备足够的硬度和韧性,才能抵抗尖锐物体的集中冲击。

三、第三道防线:佩戴装置强度——确保“牢不可脱”

核心作用: 再好的头盔,如果在撞击时脱落,也形同虚设。佩戴装置(下颏带、卡扣、调节器)的强度直接关系到头盔能否在关键时刻稳稳地戴在头上。

检测方法(依据GB 2811等标准):

  1. 试验装置: 使用拉力试验机。

  2. 试验过程(静态拉力法):

    • 将头盔固定,模拟头部轮廓。

    • 在下颏带两端施加150N(约15公斤)的静态拉力,持续25秒。

  3. 评判标准:

    • 佩戴装置不应发生断裂、滑脱或卡扣意外开启。

    • 试验后,头盔应能从头模上取下,但带子不得断裂。

    • 有些标准(如摩托车头盔)还要求进行动态强度测试,模拟高速撞击时的瞬间拉力。

关键点: 卡扣的锁止可靠性、织带的抗拉强度、调节器的耐用性都是考核重点。


常见主营业务:3C认证、CB认证、CE认证、CQC认证、FCC认证、FDA认证、FDA注册、KC认证、MSDS报告、MSDS认证、MTBF测试、MTBF认证、PSE认证、REACH认证、ROHS认证、SRRC认证、材料分析、成分检测、尺寸检测、灯具检测、电池测试、产品寿命测试、ISTA包装测试、PCBA电路板测试、电容测试、防爆认证、盐雾测试、振动测试、质量检测报告!


版权所有Copyright(C)2013-2015深圳市讯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9127634号


网站地图 XML网站优化

咨询热线:0755-23312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