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销售热线0755-23312011

检测认证专业知识分享

阳光碳弧灯老化试验:模拟自然老化的原理与实践指南

阳光碳弧灯老化试验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阳光辐射及相关气候条件(如温度、湿度、淋雨等),评估材料在户外环境中耐老化性能的加速老化试验方法。它主要通过阳光碳弧灯提供辐射源,模拟材料长期暴露在户外所遭受的光、热、水等综合老化作用,进而快速判断材料的老化趋势(如外观劣化、性能下降等),广泛应用于塑料、涂料、橡胶、纺织品、皮革等材料的质量检测与研发。

一、试验原理

阳光碳弧灯老化试验的核心是 **“人工模拟自然老化环境”**:
阳光碳弧灯(一种以碳电极放电产生光辐射的光源)通过电弧放电产生连续光谱,其光谱涵盖紫外线(UV)、可见光(VIS)及部分红外线(IR),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太阳光谱的辐射特性;同时,试验箱内可控制温度(如黑板温度、箱内空气温度)、相对湿度,并通过淋雨装置模拟自然降雨,从而构建 “光 - 热 - 湿 - 水” 协同作用的老化环境。


材料在该环境中会因光氧化、热降解、水解等化学反应,以及物理应力(如热胀冷缩),逐渐出现老化现象(如变色、开裂、粉化、强度下降等)—— 通过加速试验(通常数天至数月),可推测材料在实际户外环境中的长期耐老化性能。

二、关键试验要素

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 “模拟真实性” 密切相关,需严格控制以下关键要素:

1. 光源:阳光碳弧灯的类型

阳光碳弧灯是试验的核心,根据结构差异分为封闭式碳弧灯开放式碳弧灯,两者光谱特性不同,适用场景也有区别:


  • 封闭式碳弧灯:电极外有石英罩(过滤短波紫外线),光谱中紫外线以长波(UVA,320-400nm)为主,可见光和红外线占比高,更接近 “透过玻璃的阳光”(如室内材料老化模拟)。

  • 开放式碳弧灯:无石英罩,光谱中含更多短波紫外线(UVB,280-320nm),辐射强度更高,更接近 “直接阳光”(如户外暴露材料老化模拟)。

2. 核心试验参数

参数需根据材料实际使用环境(如热带、温带、干旱或多雨地区)设定,常见关键参数包括:


  • 辐照度:单位面积接收的辐射功率,是影响老化速度的核心参数(辐照度越高,老化越快)。通常需指定波长范围(如 UVA 340nm 处,辐照度控制在 0.35-0.7W/m²),需通过辐照度计实时监测并校准。

  • 温度:包括 “黑板温度”(模拟材料表面因光吸收产生的温度,通常控制在 63±3℃或 70±3℃)和 “箱内空气温度”(控制环境基础温度,通常 50±5℃),温度过高会加剧热降解,需精准控温。

  • 相对湿度(RH):通常控制在 30%-70%(如模拟潮湿环境可设 50%-70%,干旱环境设 30%-50%),高湿度会加速材料水解或霉变。

  • 淋雨周期:通过喷淋装置模拟降雨,常见周期如 “120min 光照 + 18min 淋雨”“200min 光照 + 40min 淋雨”,淋雨可冲刷材料表面老化产物(如粉化层),加速进一步老化。

3. 试验标准

不同行业 / 地区有明确的标准规范试验流程,确保结果的可比性,常见标准包括:


标准体系代表性标准号核心内容
ASTM(美国)ASTM G152-13(2022)封闭式阳光碳弧灯老化试验方法
ISO(国际)ISO 4892-3:2013塑料老化试验 — 第 3 部分:碳弧灯法
GB(中国)GB/T 16422.2-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— 第 2 部分:碳弧灯
JIS(日本)JIS K 7350-2:2008塑料暴露试验 — 碳弧灯法


注:标准中会明确光源类型、参数范围(如辐照度、温度)、样品安装方式、试验周期等,需根据材料类型(如塑料、涂料)选择对应标准。

三、试验流程(以塑料样品为例)

1. 样品准备

  • 裁剪样品:按标准要求裁剪(如 100mm×100mm 的平板样品),需保证样品表面无划痕、无油污,每组至少 3 个平行样(减少误差)。

  • 初始性能测试:试验前需记录样品初始状态,如外观(拍照)、色差(用色差仪测 ΔE₀)、拉伸强度(用拉力机测试)、硬度等,作为后续对比基准。

2. 试验操作

  • 样品安装:将样品固定在试验箱内的样品架上(避免相互遮挡,与光源保持固定距离,通常 15-30cm),确保样品表面与光源辐射方向垂直。

  • 参数设定:根据标准或实际需求,设定辐照度(如 0.5W/m²@340nm)、黑板温度(63℃)、相对湿度(50%)、淋雨周期(120min 光照 + 18min 淋雨)。

  • 启动试验:开启设备,实时监测参数(如辐照度、温度),定期(如每 24h、100h)观察样品状态,记录外观变化(如是否开裂、粉化)。

3. 老化后评价

试验结束(或达到预定周期,如 500h、1000h)后,对样品进行性能测试,与初始状态对比,常用评价指标包括:


  • 外观评价: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,记录是否出现开裂、鼓泡、粉化(用胶带测试粉化程度)、变色(如发黄、褪色)。

  • 色差测试:用色差仪测老化后样品的 ΔE(总色差),ΔE 越大,变色越严重(如 ΔE≤2 为轻微变色,ΔE>5 为明显变色)。

  • 力学性能测试:复测拉伸强度、冲击强度等,计算 “性能保留率”(老化后性能 / 初始性能 ×100%),保留率越低,老化越严重(如拉伸强度保留率 < 70% 可能判定为不耐老化)。

  • 其他指标:如分子量(通过 GPC 测试,判断降解程度)、表面粗糙度(通过粗糙度仪,反映表面劣化)等。

四、优缺点及适用场景

优点

  • 早期应用广泛:技术成熟,设备成本相对较低(相较于氙灯老化试验),适合批量样品的快速筛选。

  • 可模拟综合环境:能同时实现 “光 - 热 - 湿 - 水” 协同老化,接近自然老化的多因素作用。

缺点

  • 光谱匹配性较差:阳光碳弧灯的光谱与自然光差异较大(如紫外线区域辐照度分布不均,部分短波 UVB 过量,而长波 UVA 不足),导致试验结果与实际户外自然老化的 “相关性” 较弱(即试验中快速老化的材料,实际户外可能老化较慢,或反之)。

  • 稳定性不足:碳电极易损耗,需定期更换,可能导致辐照度波动(影响试验重复性);且灯的使用寿命较短(通常数百小时)。

适用场景

目前因光谱匹配性问题,阳光碳弧灯老化试验已逐渐被氙灯老化试验(光谱更接近自然光)取代,但在部分特定场景仍有应用:


  • 传统行业的质量控制:如老旧标准中明确要求的试验(如部分涂料、纺织品的行业标准)。

  • 材料快速筛选:在研发初期,需快速排除耐老化性能极差的材料时,可作为低成本的初步试验方法。

五、与其他老化试验的区别

常见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还包括 “氙灯老化试验”“荧光紫外灯老化试验”,三者的核心区别在于 “光源光谱”,直接影响模拟真实性:


  • 氙灯老化试验:氙灯光谱最接近自然光(通过滤光片可精准匹配不同地区阳光光谱),与自然老化相关性最好,但设备成本高。

  • 荧光紫外灯老化试验:仅模拟紫外线(UVA/UVB),无可见光和红外线,适合研究 “光老化主导” 的材料(如仅因紫外线开裂的塑料),但无法模拟热、光协同作用。

  • 阳光碳弧灯老化试验:光谱介于两者之间,但整体与自然光差异较大,目前更多作为 “传统方法” 保留,而非首选。


综上,阳光碳弧灯老化试验是一种经典的人工加速老化方法,虽因光谱局限性逐渐被替代,但了解其原理、参数及流程,对理解材料老化测试的 “模拟逻辑”(通过控制关键环境因素加速老化)仍有重要意义。实际应用中,需优先根据材料使用场景和标准要求,选择与自然老化相关性更高的试验方法(如氙灯法)。


常见主营业务:3C认证、CB认证、CE认证、CQC认证、FCC认证、FDA认证、FDA注册、KC认证、MSDS报告、MSDS认证、MTBF测试、MTBF认证、PSE认证、REACH认证、ROHS认证、SRRC认证、材料分析、成分检测、尺寸检测、灯具检测、电池测试、产品寿命测试、ISTA包装测试、PCBA电路板测试、电容测试、防爆认证、盐雾测试、振动测试、质量检测报告!


版权所有Copyright(C)2013-2015深圳市讯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9127634号


网站地图 XML网站优化

咨询热线:0755-23312011